物與食,語時 蘆薈說故事Story

台式月餅的演變故事:廣式月餅、綠豆椪、鳳梨酥、蛋黃酥

中秋節是我一年之中最喜歡的節日, 氣溫舒服不用開冷氣、 老欉文旦細嫩多汁, 烤肉聚會一攤接一攤, 大家四處送禮, 就像是進入冬天前的小過年一樣, 卻比過年還溫暖、 比過年還更歡樂。 聚會不像過年一樣限於家庭, 中秋時朋友們相聚的時間也變多了。 而中秋送禮的主角, 當然就是月餅了。 送月餅的時候, 無意地得知了 台式月餅 過去的故事。

長大的過程中, 對於中秋節我總是有許多問題: 例如 廣式月餅真的有人在吃嗎?還有,蛋黃酥是月餅嗎? 都會在故事裡慢慢地提到與對自己解答。 當然了, 這是一篇食物的故事, 請了解到, 食物的故事就是文化的故事, 而文化又會因為地區不同與時間軸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 如果你的經歷不一樣, 那就是我們成長的時空背景不同, 沒有誰是對的, 也沒有誰是錯的。

版權所有,未經本人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轉發、改寫、重製此篇文章內容圖文。


當初在選購月餅的時候, 原本想選擇我愛吃的綠豆椪, 但是家中長輩一直認為 「 只有廣式月餅才是月餅」, 奇華餅家那種上面有模具壓紋的那種深褐色蓮蓉月餅, 對他們來說才是月餅。

鳳梨酥不是月餅阿! 綠豆椪不是月餅阿! 蛋黃酥怎麼會是月餅阿?

你們怎麼會認為這些是月餅? 中秋節不可以送這個, 太奇怪了!

長輩如此說著

儘管長輩是這樣想的, 但是現在坊間在賣廣式月餅的店家也就固定那幾間, 選擇少、 價錢貴、 我也不愛吃。 抱著不想浪費食物的心態, 最後我選了間他們愛吃的麵包店新推出的月餅禮盒, 內 容物沒有廣式月餅, 而是綠豆椪、 咖哩滷肉椪、 烏 豆沙與綠豆沙蛋黃酥這些品項組合成的禮盒。 原本以為會收到一些反彈, 但是很意外地沒有。 也許因為這間麵包店真的很好吃, 平日他們也吃得很習慣。 最終他們也就欣然接受了。 送給其他親戚們的禮盒也都一起在這家麵包店訂購。


台灣月餅送禮習俗

中秋節的送禮習俗是: 農曆八月一日之後才能開始送月餅, 並且要在農曆八月十五 (中秋節) 之前送給別人。 不可以提早在農曆七月送月餅, 也不可以在中秋節後才送月餅。 農曆七月的禁忌多, 送禮較不適合, 而選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前送月餅, 則是因為傳統習俗中, 月餅要拜拜後再吃, 因此應該要在節前就送禮, 才來得及拜拜。 一般會選在中秋節的前一個周末 (農曆八月七日 ~ 八月十日左右 ) 送禮。

如同過年要走春一樣, 農曆八月七日, 我們在軒嵐諾颱風下下又停停的陣雨中, 到各家親戚、 朋友們家中 「走秋」 。 送禮到最後一家的時候, 風颱雨的雨勢開始變大, 在朋友與長輩的熱情邀約下, 我們索性坐下來一邊等著風颱雨停, 一邊讓長輩們敘敘舊。


台灣 1960 與 1970 年代的 台式月餅

台灣中秋節吃: 廣式月餅

長輩 C 打開禮盒之後開心地發現裡面有 「咖哩滷肉椪」,開始回憶起她在基隆度過的中秋節:

我小時候中秋節都吃這個! 基隆的月餅好像就是咖哩滷肉椪耶!

果不其然, 這句話引起了只承認廣式月餅的長輩 M 的注意力, 長輩 M 以困惑的表情詢問:「咖哩滷肉椪是月餅? 為甚麼? 這個哪是月餅。 」 長輩 C 反問: 「 真的嗎?那不然你們的月餅是甚麼?」 M 開始描繪起她小時候吃到的月餅的模樣:

我小時候的月餅就是只有一種, 月餅就應該是深棕色、 油油亮亮的, 用漂亮的模具壓出花紋。 即使裡面有不同的口味, 但是餡都非常黏, 刀切了都不會散開。

小時候家裡拜拜完之後, 媽媽都會用刀把大月餅切成很小塊很小塊, 每個小孩就可以拿著那小小一塊月餅, 塞在舌尖下面慢慢含著。 像仙楂糖一樣, 一小塊就可以吃好久。 

廣式月餅 在台灣中秋節的演變

我在旁邊一邊喝著長輩泡的紅棗茶, 一邊想著 「嗯, 一聽就是廣式月餅嘛。」 不過挺有趣的是, 從 M 的敘述中也聽得出來時代的轉變。 現在的中秋節, 月餅隨處可買, 飯店、麵包店都相繼推出中秋禮盒, 就連手搖飲料店或是餅乾店都推出聯名月餅。 不需要擔心吃不吃得到, 反而需要擔心的是吃太多熱量太高。 而早期台灣物質不如現在那麼豐富, 一個家庭可能就只有少少幾顆中秋節拜神明用的月餅, 沒有辦法像現在一個家庭好幾盒月餅, 一個人想吃幾顆都可以。

台灣的早期, 直到我成長的過程中, 多年來銷量最大的一直都是廣式月餅。 而廣式月餅現在被人抱怨 「太油」、 「太黏牙」、 「太大顆,還要切, 很難一個人吃」 的這些缺點, 其實換作 在以前是最適合做為中秋月餅的優點 也說不定。

製作的大顆一些, 才足夠在拜拜完後分給小孩子們, 製作得黏一些, 才能確保切成極小塊的時候不會碎開, 才能夠含得夠久不會消失不見。


台灣中秋節吃:咖哩滷肉椪 / 咖哩滷肉餅

這次的颱風雨下下又停停,而兩位長輩們繼續他們的中秋月餅話題。

咖哩滷肉餅 (PC: Frolicking Aloe)
長輩M: 你剛剛說的 「咖哩滷肉椪」 在我小時候看都沒有看過, 更不用說當成中秋節月餅了。 咖哩滷肉椪這種東西, 大概是在我小學快要上國中的時候才出現的。
長輩C: 我們小時候中秋節月餅真的都吃咖哩滷肉椪  /  咖哩滷肉餅 耶! 基隆很多好吃的咖哩餅店。 廣式月餅呀, 我們反而不會拿來做月餅來吃, 只有結婚的時候才會吃到廣式月餅。

從兩位長輩的對話中推斷, 咖哩滷肉椪 / 咖哩滷肉餅 發明、 出現時間應該在1970年前後。 並且一開始沒有普及或是作為月餅來吃,後來才變成某些家庭、地區性的月餅選擇。

覺得挺有趣的一點是, 廣式月餅居然有一段時間被當作喜餅嗎? 我以為早期結婚的喜餅是送很大的五仁「大餅」,類似日興堂那種大喜餅。

長輩C: 以前也有綠豆椪。 一開始是大顆的, 後來才有小顆的綠豆椪。 綠豆椪出來之後, 我覺得月餅越來越像月亮了。 白白圓圓的, 比起廣式月餅是方形 又有花紋 更像月亮。

台灣 2000 年代 與 2010 年代 的 台式月餅

台灣中秋節吃: 綠豆椪

現在大家在吃的綠豆椪則是再更晚才發明的。 綠豆椪是融合了日式製菓技術, 創造出來的台日文化結合的糕餅。 一開始的綠豆椪和廣式月餅一樣, 只有大顆的。 而後為了方便現代人的食用習慣, 不切成小塊, 而是一個人一顆, 才逐漸做出小顆的綠豆椪。

我小時候的月餅一直以來都是廣式月餅與綠豆椪, 因此這兩種都被我視為是台灣中秋節會吃的食物。

我今年買的是含蛋黃的綠豆椪,也算是一種蛋黃酥吧! (PC Frolicking Aloe)

台灣中秋節吃: 短暫月餅潮流食物、鳳梨酥

我尤其記得有幾年的中秋節, 應該是在 2000 年代 末期 到 2010 年代初期 這段時間, 我的朋友們超級愛送鳳梨酥當作中秋節月餅禮盒。 有純鳳梨酥中秋禮盒, 也有廣式月餅搭配鳳梨酥的中秋禮盒。 那幾年的鳳梨酥熱潮也帶起了 微熱山丘 的知名度, 鳳梨酥瞬間變得很搶手。


這次送的月餅禮盒中也包含烏豆沙與綠豆沙蛋黃酥, 也是長輩 C 很喜歡吃的小糕餅, 聽到我們說這家蛋黃酥很好吃, 長輩 C 開心地直接拿起剛出爐的烏豆沙蛋黃酥吃了起來, 而話題也從廣式月餅、 綠豆椪、 轉變成了 蛋黃酥。

蛋黃酥是月餅嗎?

至於蛋黃酥是月餅嗎? 兩位長輩和蘆薈兒達成一致的共識。 我們都認為蛋黃酥不是傳統台式月餅。 同上面所說, 長輩們在各自的成長年代, 中秋節從來就沒有吃過蛋黃酥。

而對於蘆薈兒而言, 我小時候的月餅, 只有廣式月餅跟綠豆椪是主流, 小時候蛋黃酥不是月餅, 而是在麵包店中隨時可以取得的小點心。 成長過程中, 偶爾會出現一些曇花一現的月餅潮流, 例如: 銅鑼燒月餅、 冰淇淋月餅… 這些流行一兩年後就消失 或是式微的產物。 就像 「一片歌手」 一樣,我稱呼他們為 「一年月餅」

台灣中秋節吃: 蛋黃酥、手搖飲口味綠豆椪

蛋黃酥是在我出生前就發明的台式糕餅,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當然不是完全缺席中秋節, 只是比例佔的非常低。 沒有純蛋黃酥的中秋禮盒, 一般都是搭配著廣式月餅、 綠豆椪一起裝盒販售一 、 兩顆。真的開始頻繁出現, 成為中秋節月餅, 應該要在 2015 年後才開始看到蛋黃酥禮盒緩慢上升。

直到 2018 . 2019 年左右,超商的月餅目錄上已可見到不少蛋黃酥禮盒。疫情爆發後,蛋黃酥更莫名地成為各家品牌搶攻的戰場。 2020 、 2021 、 2022 年蛋黃酥的比例逐年增高,看到這麼多蛋黃酥禮盒,我都想起 2010 年代 中秋節流行的鳳梨酥熱潮了。

疫情這三年來大量爆發的另外一種月餅就是「流心月餅」、「包餡綠豆椪」流心月餅是以前就有的月餅,只是突然流行起來,我個人是覺得流心月餅是蛋黃酥帶起的風潮。因為目前見到的流心月餅,大部分都是流心蛋黃酥為主,有點奶皇包的概念。少部分是流起司內餡、水果內餡或是一切特殊口味的(例如威士忌內餡)。2022年的中秋節,到處可以見到流心月餅的身影。

手搖飲陸續推出月餅,舉例711 月餅預購出現的清原芋奶豆沙酥

包餡綠豆椪 則是配合著各家手搖飲料店, 推出各種手搖飲口味內餡。 例如這兩年我就看到 萬波 的紅豆粉粿鮮奶綠豆椪, 或是 清原 的芋泥綠豆椪 (芋奶豆沙酥)。

那中秋節為甚麼要吃蛋黃酥?

中秋節為什麼要吃蛋黃酥, 我認為其實也是廣式月餅慢慢演變過來的。 過去廣式月餅早已有加入蛋黃的口味, 除了蓮蓉、 豆沙、 棗泥都可以包入蛋黃外, 甚至還有雙黃廣式月餅。 而後綠豆椪中也會加入蛋黃, 因此單以口味來說 台灣人其實非常習慣吃含有蛋黃的月餅 。 從過去十幾年來中秋月餅不同種類就可以看出來, 台灣人越來越喜歡多樣化的中秋送禮選擇以及口味。

Google 或是一些中秋禮盒網站,甚至還會出現 「中秋節不要月餅」 之類的關鍵字。 可以知道台灣人已經吃膩了傳統的月餅,往更廣的食味世界邁進。而現在的 潮流之選蛋黃酥。 黃澄澄的外觀比起過往的月餅更像月亮, 早期大家早已適應月餅裡有蛋黃(廣式月餅+蛋黃、綠豆椪+蛋黃),內裡的蛋黃, 比起過去曇花一現的「一年月餅」中的奇怪內餡, 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。 再加上 疫情時代的壓力下, 許多烘焙坊、 麵包店因應時代變化轉型, 也成為了蛋黃酥大量出現在中秋送禮市場上的一個機遇。

月餅逐漸變成一個統稱

蘆薈兒覺得很有趣的是 ,因為 「中秋節不要月餅」的這個觀念,也就讓「原本不是月餅」的食物,逐漸「變成月餅。」

廣式月餅是月餅

咖哩滷肉餅是月餅

綠豆椪是月餅

鳳梨酥是月餅

蛋黃酥是月餅

這些原本在長輩 M 眼裡不是月餅的食物,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大眾口味的變化, 逐漸變成月餅。 就像今年在Dcard 討論串裡,蘆薈兒也陸續看到現在 有許多人已經認為「月餅是一個統稱」, 並不特指廣式月餅或是哪一類型的月餅。 而即使這些被長輩M 不認可的月餅, 只要夠好吃 ,她依然吃的很開心。 畢竟中秋的精神不在於吃了甚麼食物, 而是在於與喜愛之人一起相聚分享好吃的食物。


文化是什麼? 物與食就是文化。隨著時代變遷汰換的食與物就是文化。

時間是什麼?物與食就是時間。隨著文化流動的食與物就是時間。

[物與食,語時]分類文章,會收錄蘆薈兒所找到的文化與時間記憶,用物品與食物,向你們講述時間與文化的故事。

經營部落格需要成本,喜歡文章希望你可以提供部落格的小額贊助,我會努力不要倒站。連結請點選部落格側邊欄的 Good Job Aloe 蘆薈圖片,即可前往小額贊助頁面。

下面這是我的 Instagram ,歡迎追蹤交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