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與食,語時 生活| 評論 Life 蘆薈生活誌 Life 蘆薈說故事Story

台灣南部閩南人的清明節祭祖習慣

清明連假期間,我與家人回到南部的家鄉清明祭祖。我們家算比較傳統的家庭,從小到大去祭祖都是孫子去,孫女不會前往,所以這是我第一次前往清明節祭祖,在這裡記錄一下我們家的祭祖習慣,以及觀察到當天其他人的拜拜習慣。這篇比較像是隨筆紀錄,所以我就隨意排版與分段了。主要是在講述南台灣的閩南人在清明祭祖時會有的習慣,時間點是2023年的清明節。


閩南人清明祭祖 祭拜前

清明節拜拜不一定要挑4月5日清明節當天拜拜,可以提早一點,例如我們家今年就是挑在4月3日(農曆閏二月十三日)來祭祖。

如果那一年有長輩過世,必須要提早專門祭拜該位長輩,不可以等到清明節跟其他祖先一起祭拜。例如我阿嬤過世的「對年」時,我們家就提早前往墓地祭拜阿嬤。這個時候孫子、孫女們都會去,不像清明節只有孫子參加、孫女不參加。等到清明節的時候,會再跟著列祖列宗一起祭拜。

*對年:親人離世滿一週年,也是第一次的祭祀。


閩南人清明祭祖 祭拜時

出發拜拜前,長輩們會先準備祭祀用的供品。我們的供品分成「祭拜祖先」、「祭拜阿祖」、「祭拜阿公阿嬤」三份。同時也要準備土地公與地藏王的金紙、給祖先的紙錢等,以及拜拜用的香數份。

全部都確認完畢後,每個人會分到一些抹草(茉草),台語發音是ㄇㄨㄚ3 ㄘㄠ4,有點類似護身符的作用,這個草不需要特別去買,因為很多人家門口或是附近都會長,出門前去拔一些就好了。這種草上面會有很多綠色的小蟲,拔之前要注意一下不要拔到有蟲的,如果拔的當下沒發現上面很多蟲,用水輕輕洗掉也可以。

上車之前每個人都要分到一束抹草(約3~8片葉子),收到抹草之後我們會把草放在口袋裡面,拜拜的過程中都不會拿出來。所以去掃墓的時候穿褲子還是比較方便一些,因為裙子通常是沒有口袋的..。像我這次不小心穿了長裙,就只能把抹草一直放在左手心捏著不鬆開。抵達之後有觀察一下,大部分女生也是以褲裝為主,穿裙子的好像超級少。當天還有看到有些家族對於穿著還有規定,一整個家族的人穿黑衣黑褲黑鞋子。我們家是沒有這種要求(但是大家當然會自動迴避鮮豔的紅橘色等亮色系),不然不穿黑色的我就要特別去買衣服了呢。而我媽她是習慣穿自己最舊的衣服與鞋子去。


抵達了祭拜的地點停好車後,我們把供品跟金紙都拿出來放在現場的紅色大圓桌上(類似辦桌那種紅色塑膠桌)。由於是清明連假的關係,墓地現場有許多家族來祭祀,若是只有常備的桌椅不大夠用,墓園的單位還會特地搭建棚子跟擺設許多大圓桌。

每一張圓桌上面會有許多小的爐(還是罐?不太知道要怎麼稱呼,而且拜拜時不適合拍照就沒拍了),主要是給用這張桌子的家庭插香用的,並不是真的有像香爐一樣的造型。這時候長輩們會開始分配大家手上要拿的香,第一個要去拜的是土地公。大家拿到香之後,會一起到土地公像前面,由長輩念一些給神明的話語,因為是台語而且講得很快,所以我記不太清楚,但是大約是:今天是農曆幾月幾號、新曆幾月幾號,我們來做清明…等祈求保佑平安的話語。拜完之後的香會由一位長輩統一收走。

我們會再回到一開始的大圓桌,重新分配新的香(五支),長輩一樣念了一些話語之後,大家各插了一支香在桌上的小罐裡面(我們家族裡有些人有插、有些人沒插,我沒搞懂為什麼,畢竟第一次來掃墓。)就前往放骨灰的建築。


門口很像廟一樣,有右邊、中間、左邊三個門。但是跟廟不同的是,大家進出廟宇都會右進左出,中間給神明過,而在這裡我發現大家三個門都會作為進出使用,不會像廟一樣進出有規定。進門前要先拜天公並插香,進門後需要先拜擺在一樓的地藏王並且上香,才能前往放骨灰罈的地方。

拜地藏王時會有三個香爐(中間跟左右),這邊要注意的是無論如何,拜祖先時一定要在手上留一支香,不可以在拜地藏王的時候就把手上的香插完了。這樣你才留有一支香跟祖先們對話。

到達骨灰罈的格子後,長輩們會用乾淨的布將格子的外面擦乾淨(僅限於身高擦得到的位置,有些太高了擦不到就沒有擦了),擦乾淨之後再跟祖先們說話。同樣的也是跟祖先們說今天的日期、來給你做清明之外,還會再加上一些:子孫們都很認真打拼,請好好保庇大家的話。拜完拿香下樓之後,一樣會由長輩將大家手上的香一起拿走。其實我很想知道那些香後來會一起插在哪裡。

再回到紅色大圓桌前,現在就只剩下燒金紙跟庫錢還沒做。金紙是燒給神明的,庫錢是燒給祖先的,兩種紙錢不一樣,所以也不會混在一起燒。這時候會看到有兩個燒紙錢的地方,一個寫「金紙」,一個寫「庫錢」(或者是有其他的表示方式例如「神明」、「祖先」),我們家就分成兩邊,一邊負責燒金紙、一邊負責燒庫錢,沒有先後順序,可以同時燒,不用先燒完第一個才能燒第二個。


我發現祭拜神明的供品有一些限制,但是祭拜祖先的供品似乎就沒有那麼多限制。例如我知道一般來說拜神明不能拜有籽的水果,例如葡萄、芭樂、番茄…等,但是這次來拜拜的時候就看到各種供品水果都有,枇杷、哈密瓜、蓮霧、草莓、葡萄都有看到。我問長輩說為什麼這時候就可以拜,長輩回答「說不定人家公媽生前就喜歡吃這些水果,當然帶他喜歡的來給他吃囉」聽著也是挺合理的。

還有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,例如我前面有提到每張大圓桌都會有一個小爐(罐),給大家插香用。這個物品是地方單位提供的,並不是自備的。但是有不少家庭,不會去使用那個東西,反而是把紙錢疊綁起來之後,把香插在紙錢跟紙錢的縫隙之間。我問長輩為什麼這樣做,他也不清楚。希望有一天能知道為什麼要把香插在紙錢疊的中間。


閩南人清明祭祖 祭拜後

祭拜完成後,我們不會直接回到住家,我們家的習俗是祭祀完成後,需要前往非常多人在的地方(通常是生意非常好的餐廳、或者是市場)。這裡的祭祀完成指的不一定是清明節拜拜,而是每次有去放塔的地方的時候。

大家都上車離開後,開到一半時會停下來把抹草丟掉,代表作為護身符的抹草在祭祀期間吸收的噩氣(如果有的話)也一起被丟掉了,不會留在人身上。抵達生意很好的餐廳之後,大家就會正常的開心吃飯,長輩說這是因為人流很大的地方、陽氣也會很重,所以可以沖掉剛剛祭祀時的陰氣。

有些人可能不相信陽氣與陰氣會可以被沖掉,但是就算不相信,我覺得這個方法也是挺不錯的聚會方式,畢竟逢年過節其實就是家人相聚的日子,拜拜時可能不一定方便大聊特聊,但是祭拜完之後可以一起吃飯聯絡感情。再加上拜拜流程不少,光是準備拜拜的用品可能就要一大早起來準備,祭拜完後大家都會流失體力(我們家還不用拔草,有些家庭要拔草更辛苦),在外面吃飯而不是回家吃的話,做飯的人不用在勞累一天之後,還那麼辛苦洗菜、主菜、做飯、洗碗。

回到家後,大家會輪流去洗澡,還沒輪到洗澡的人不會回房間,而是在客廳聊天,等待自己洗澡的順位。洗完澡之後,馬上把衣服等拿去洗。要清洗的不只是衣服褲子而已,我們家連帽子都會整頂拿去洗。以上就是這次清明節祭祀的大概情況。

閩南人清明祭祖習慣後記

這篇文章原本在清明節左右就在寫了,中間因為碰到工作繁忙而延誤到現在(2023/5/14),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記事,但是我還是覺得能夠寫下來真是太好了。一方面作為回憶整理,畢竟真的沒清明掃墓過,記錄一下第一次掃墓,也以免未來越來越老之後忘東忘西,或是被人家詢問我家掃墓習俗(會有人問嗎?)的時候我還回答得出來。

一方面作為給他人在找資料(如果有)的時候能夠看到有意義的東西(應該有意義吧??)記錄一下,這是我們家的掃墓習慣,不知道其他人的家族跟我們家的有什麼差異呢?我覺得多少應該都會有一些差異的。雖然我寫的東西偏冷門,寫一篇文章的lead time也要很久,但是覺得比起農場文我覺得寫得更開心,也是我喜歡做的事情喔。

還是老話一句,如果覺得願意支持蘆薈兒持續寫文章,請前往 [贊助蘆薈兒] 的分頁,我有收街口、信用卡、超商繳費,台幣跟美金都有收,感謝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