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故事 蘆薈說故事Story

疫情故事:最早受衝擊與最早開始應變的紐約(上)

儘管紐約州是一個大州,在許多人的心裡,所謂的紐約其實講的就是曼哈頓(Manhattan)這個小島,布魯克林(僅限於接近曼哈頓的區域)開始發達了起來後,才慢慢納入了「大家心目中的紐約」版圖。

繼日本、德國故事之後,今天要來講的是美國。美國對我而言比其他國家更難寫,原因是來自朋友的資源太多了!有太多東西需要整理需要想,同時又害怕自己寫得不清楚。

這是布魯克林大橋,跟曼哈頓大橋一起被稱為「雙橋」,除了負責連結布魯克林與曼哈頓之間的交通之外,還負起了紐約十大觀光景點之一的重大責任。每年,尤其是夏天時,都會湧入大批觀光客,盡情的碾壓這座大橋。再加上混亂的腳踏車軍團的橫衝直撞,(美國好像有橋的地方就喜歡推腳踏車觀光,雖然橋上有設立自行車道但是還是很混亂),風景最好的布魯克林大橋總是擠擠擠滿了人。像是這張照片就是夏天時拍到的。


題外話:德國Denny:我們每年夏天都會去美國,因為夏天的美國天氣超好,不會很熱。我: 那是因為你們德國沒冷氣吧!!


今年的布魯克林大橋卻是空蕩蕩的一片,橋上只剩下冷清。

觀光客不來,紐約市民也因為宣布待在家的禁令 (stay at home order)嚴重被影響生活,餐廳關閉,不可外出,美國各州在防範大家群聚的政策上各有彈性的空間,到目前看來紐約是最嚴格的。也因為當初紐約被影響的最嚴重,原本只會禁到四月中旬,卻一路延長到五月、六月,一直到現在才開始慢慢地重啟。

為什麼紐約會在第一波疫情中這麼慘?

以下是我自己住在紐約時得到的心得,不是整理哪裡的文章,所以沒什麼醫學參考價值(恩?)也沒有參考新聞可以貼。不過看在我曾經旅遊紐約無數次,也住過紐約一段時間,多少還是有點道理的吧?

🔶重疊足跡

為什麼紐約會在第一波疫情中這麼慘?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紐約每年會塞進超多觀光客,旅客與市民的足跡又都是重疊的。對於觀光客來說,曼哈頓的每一處都是景點,他們的足跡遍佈了整個島,和普通市民的足跡幾乎是無差別的重疊。

和同樣遭受第一波疫情的舊金山與洛杉磯比起來,大紐約地區因為開車等於塞爆,只有有錢有閒的人才有那個閒情逸致卡在車陣中,在曼哈頓生活圈的普通人使用地鐵與公車十分頻繁,這一點除了增加了群聚集的機會,也讓他們與觀光客足跡繼續重疊著。

2013-2018年紐約地鐵平均每日運量 (Credit: MTA)

順便說一下,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上班日,紐約地鐵(MTA) 在疫情前每天平均搭車人數是500萬人,週末因為不用工作搭乘人數比較少一點,一個週末(六+日兩天)的平均是500萬人。

如果沒什麼概念的人可以想一下使用率也很高的台北捷運,平均運量是每天200萬人。大概可以想像得出來搭乘紐約地鐵的人有多少吧?如果還不行,順便告訴你,紐約一天的運量500萬人次,大約等於洛杉磯地鐵半個月的運量,也約等於高雄捷運整整一個月的運量。

🔶狹小空間

跟美國其他城市不一樣,紐約有許多人住在市中心。但是住在曼哈頓有不少人居住空間都很小,還有更多人是住在空氣、光線都差的地下室。糟糕的環境會讓人想要往外面跑,疫情爆發時是冷冷冬天,在外面待太久會冷到很痛,大家就算外出也是跑室內吹暖氣為主。

對於狹小住處會讓人想往外跑我很有感。以前在芝加哥工作時的住處也是小的可憐,為了省錢與交通方便,住在房東用花園陽台隔出來的小房間(其實是戶外),唯一的光源是一盞光衰到不行的黃光吸頂燈。

芝加哥市中心房租不便宜,小小的空間價格就很高。
芝加哥市中心租房不便宜,小小的空間價格就很高。

兩坪的房間以及昏暗的燈光讓人想逃,根本沒辦法在房間好好作業。冬天時在忍受戶外零下二十度的低溫回到房間後,還因為中央空調吹不到這間「戶外的房間」,必須在小電暖爐的暖氣充滿房間前,穿著羽絨衣坐在暖爐前面發抖半小時。所以我不論平日假日都不太喜歡待在住處,會盡量在外面的餐廳和咖啡廳待晚一點,回家直接洗洗睡。 By the way, 房租每個月兩萬一台幣,這個價錢在芝加哥市中心算很便宜了。

擁有海洋水氣調節的紐約當然不會像芝加哥這麼冷,但是狹小居住空間一定和芝加哥一樣多。我相信有很多人和當時的我一樣,因為狹小的住家而選擇在外面的室內空間待晚一點。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室內群聚的機會。

🔶醫療資源需求突然暴增

Lil (紐約篇主角)與她的家人總是很自豪紐約的福利好、資源最豐富。但是無論是資源再豐富的地方,也難以負荷一次性爆發的病床與醫護人員需求。醫院的裝備短缺也是一個問題:當時的紐約病床跟停屍間不夠、共用呼吸器、第一線人員沒有安全防護的裝備…,都是醫療資源無法負荷造成的影響。

🔶美國人 . 很呆

把這個寫進原因之一聽起來很搞笑,有種直接地圖炮的感覺。不過我真的覺得美國人在這方面很呆…?相不相信到現在疫情都已經爆發半年了,美國確診數接近400萬人(想像全台北市人口都確診),死亡14萬人,天天都在破歷史紀錄的同時,還是有人繼續相信這是小流感、假新聞。

(開始寫這篇時是七月中,文章發表是 8月27日時,數字已經提升到確診600萬人 死亡18萬人)


什麼病毒 什麼封城 什麼疫情 全部都是陰謀啦!

by 路人大叔

就算相信疫情存在,還是有人覺得口罩對於控制疫情沒有正面幫助,甚至相信戴了會缺氧死掉。我有很多美國朋友(非亞裔,亞裔美國人應對方式又不太一樣),我在一二月時就告訴他們為什麼在台灣的我們要戴口罩,他們那時根本無法理解,當然也不會跟著做。

現在(六七月)才意識到重要性,一開始不在乎的朋友們開始告訴身邊的人應該戴口罩(沒錯,還是不少人不戴,但這個情況隨著時間慢慢遞減中。不過口罩不是萬能,防疫的本身不只有口罩而已,如果會戴口罩,但是還是維持同樣的生活型態的話也沒用。)

一直到現在,許多人才逐漸對於疫情謹慎起來,真的有認真的在看待這件事情

這樣子你能想像為什麼紐約那時候那麼慘嗎?

因為防疫只要有一部分的人不配合,就很容易失敗造成爆發 (outbreaks)。更何況是一二月時大多數的美國人根本就不care,不相信也不認為 THE coronavirus 跟自己有關。這一點在我們跳脫紐約進入其他篇以後,還會繼續貫穿整個美國篇。


人多必有白癡,而美國人真的太多了。加上笨蛋的聲音總是特別大,所以你總是會聽到那些人的聲音。

–早安州友人V

下一篇會開始進展到故事的部分:

疫情故事:🇺🇸最早受衝擊與最早開始應變的紐約(下)

關於紐約生活的女子 Lil 和她的家庭從今年三月到七月底的故事。

關於 Lil 平日生活型態影響到她這次的應對反應時間。

關於紐約封城的徵兆、關於工作形態的轉變、關於 Lil的小孩們的校園生活

以及關於紐約的現狀。

延伸閱讀,也許你也會有興趣:

疫情故事:德國人的口罩心態演變 🇩🇪

有什麼想一起討論的嗎?可以在下面留言喔~!